今天是本年度的最後一個上課日,午飯前,當同學們都在期待着下午的體育課時,有人問我:「你不能上體育課,難道不覺得很無聊嗎?」
我淺笑了一下,然後搖搖頭。
「可是,你也沒參加過運動會...對我來說,體育課是人生中最好玩的課,你沒法參與的話,我覺得你大概會很悶吧?」她見我不作聲,於是繼續說下去:「換着我是你,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...」
我本想一直保持沉默,笑笑便算,卻不知為何衝口而出地蹦了一句:「不會的,因為你不是我。」說時十分平靜,彷彿不帶一絲感情。
我知道同學是沒有惡意的,她只是好奇,最多也就是不解,想要聽聽我的答案而已。我沒生氣,只是,請不要用世俗的眼光,去判斷我是否快樂。
作為地球上的一份子,假如從太空放眼望去,我的身影應該比一顆肉眼能看得見的塵埃更加微小。在大地萬物的面前,我就只不過是微不足道的一顆小沙,根本不值一提,也沒什麼能讓別人特別往我身上多看一眼、投放更多注意力的奇異之處。既然生在了這個地方,我就必須體會世間百味,接受和經歷自己那未必完美的人生。我總是不厭其煩的提醒自己:別把身體上的殘缺無限放大,如同我身邊的每一個人般,在很多事情上,我們都是平等的。同學要面對學業上的沉重工作和壓力,我當然亦無法倖免。同樣地,當他們在肆意地揮灑青春的血汗時,我也可以旁若無人地放聲大笑,不因殘障而失去快樂的權利。
雖然,他們是站着的,而我是坐着的。但這並不代表我比他們活得可憐、過得淒慘。
同學所說的話,在某程度上就好像當周圍的人偶然地發現我沒了爸爸之後,都會覺得我是不幸的,年紀輕輕便要在單親家庭中成長,得不到「完整」的愛,忍不住向我投來同情的目光般,讓我頓感不知所措。然而,他們不知道的是,其實我媽,從我出生的那一秒起,就為我付出了雙倍的愛,我的家是由媽媽一手撐起的。
所以我才可以豁達地笑,而且是發自內心地咧開嘴角,說即使我沒有了爸爸,我的世界也沒多大的改變,我依然活得很好、很幸福。
無法上體育課,也許是一個遺憾,不過在這張張真摰的笑臉背後,你會發現我的世界,其實從不因為「缺陷」而褪色。
或許我無法把手腳都控制好,在拍照時擺出一個最漂亮的姿勢,卻正正是因為這點不足,讓我只要能夠坐好、能夠站起來就會高興得開懷大笑。幸福其實很脆弱,可以一轉即逝,不被任何人事挽留,說走就走。
縱使一路上跌跌宕宕的,我總算在今天完成了整個中四課程,即將迎來這個學年的最後一個考試。雖然我一如既往的認為加時很麻煩,根本是在浪費我的時間,但在經歷了個多月前的「風波」後,我才漸漸的明白,打字、說話,甚至溫習、考試...每一個我生活中看似無關重要的小細節,又或者讓我討厭的人和事,其實都是上天對我的、最彌足珍貴的恩賜。畢竟今天我所能參與的一切、我在課室裏的一席位,真的都得來不易,也絕非永恆不變的。
與其為我所失去了的東西哀悼,倒不如把握我「依然」擁有的能力,好好珍惜和運用?